漯河:“三链同构”打造完善丰满绿色食品产业生态_朗博系列_江南官网游戏app/江南电竞官方

漯河:“三链同构”打造完善丰满绿色食品产业生态

2024-02-06 14:55:37 朗博系列

  今年以来,在疫情反复冲击、外部环境影响、经济下降带来的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各级各部门拉高标杆、加压奋进,难中求突破、难中求进位,我市主要经济指标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科学技术创新、重点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打造了不少工作亮点、形成了漯河特色,交出了“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漯河答卷。今日起,本报开设《奋进正当时 砥砺再扬帆》栏目,推出系列报道,对我市一年来亮点工作及五年来重点工作进行报道,全面展示各行各业锚定目标任务、坚持“八个坚定不移”、推动“八个高水平发展”、实现“单项工作争第一、整体工作创先进”的生动实践,讲好漯河争当全省“奋勇争先、更加出彩”排头兵的故事。

  产业链链相通,要素环环相扣,利益共同体相互赋能,抗风险能力全方面提升——“三链同构”打造完善丰满绿色食品产业生态

  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省主会场活动9月在临颍县皇帝庙乡商桥村举行,通过高效设施农业集群、智慧农业种植区等“农食融合、三链同构”的丰富业态,向人们展现了中原大地丰收时节硕果飘香的幸福图景,令人充分感受到科技将为农业发展带来更多可能。

  近年来,我市把习关于“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的重大要求,细化为47条具体工作举措,用系统观念打破三次产业界限,持之以恒地抓47条落实,目前食品产业创造了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50%、营收的60%、税收的70%、利润的80%,漯河食品产业先后跨越营收1000亿元、2000亿元台阶,成为河南万亿食品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

  粮食种植培养面积常年稳定在410万亩以上,近三年粮食种植培养面积平均每年增加2万亩以上;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01.2万亩,占全市农田总面积的70.6%,高标准农田设施三级网格化管理和“一长三员”管护经验全省推广;建成种子繁育基地16万亩,25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审定和国家登记,取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授权19项。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良种繁育、粮食种植、收购仓储、面粉加工、食品生产等五个环节深度合作、接单供给,形成‘五级订单’模式,实现了‘优粮优种、优粮优收、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和记者说,我市通过一系列激发鼓励措施,提高农产品对食品制造业的适配性,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产示范基地优质小麦由政府统一按照食品生产加工公司需求给予购种补贴,中标企业供种后与合作社或农户签订小麦收购协议,收购价格每斤高于市场价0.1元~0.2元,种粮农户每亩增收100元以上。目前,全市优质专用小麦养殖面积达123万亩,占麦播总面积的51.7%,位居全省前列。

  我市紧紧抓住“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大力培育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产业化联合体,打造链条完备、效益突出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促进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构筑三个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创建1个国家级、2个省级、16个市级、22个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以双汇为代表的肉制品、以中粮面业为代表的面制品、以联泰为代表的烘焙膨化食品、以卫龙为代表的休闲食品、以中大恒源为代表的大健康、以三剑客为代表的乳制饮品6大产业全链条、集群化发展典型。双汇牵头的河南省肉制品全产业链成为首批国家农业全产业链重点链。

  联合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成立各类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形成上中下游主体衔接、大中小企业分工协作的生产关系,实现全产业链增值。全市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5个,年产值突破900亿元,联结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80多家、食品企业50多家。在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方面,全市培育出售的收益超600亿元的食品企业1家、超10亿元的企业5家、超亿元的企业24家。在国家统计的21大类饮食业中,漯河拥有18大类饮食业。这18大类饮食业包括50多个系列上千个品种。临颍县、源汇区分别被纳入河南省小麦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河南省奶业特色产业集群。

  艾德奥宠物食品(漯河)有限公司、厦门福银生物饲料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入驻召陵区,打通食品产业与动物饲料产业;临颍县食品饮料包装专业园区招引台湾宏全食品包装等27家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入驻,年产各类饮料包装45亿个(占全国市场的十分之一),食品产业与包装产业实现融合发展……

  实施“六个打通”以来,我市食品产业链链相通、要素环环相扣,利益共同体相互赋能、抗风险能力全方面提升,逐步形成了完善丰满的绿色食品产业生态。

  积极打造食品研发平台、品质衡量准则平台、检验测试平台、食品云平台,促进产业创新发展。中原食品实验室建成投用,全市饮食业拥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10个和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6个,在全省首批建成食品加工中试基地。在农业领域,主导制定了20多项省级标准、309项区域标准;在食品产业领域,制定了88项生产加工标准,参与了近百个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全市饮食业有中国驰名商标6个、名牌产品4个,有河南省著名商标64个、名牌产品27个。与武汉大学合作共建检验测试认证产业园,推进检验认证总部基地、设备生产孵化中心等建设,整合国家级、省级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328个涉农产品检验检验测试的机构(站点),具备884个参数检验测试能力,年均检验测试样本7.3万批次。在第十九届食博会上,发挥“互联网+”优势,探索新型供给业态,建成全国首家面向政府、企业、消费者的食品云平台,实现各主体互联、互通、互惠,吸引1023家企业参展,现场交易额和意向采购额达462亿元。

  去年年底,我市坚持“产、城、链、园、人、文”一体谋划推进,积极创建“三链同构”示范、肉类加工、休闲食品生产、冷链物流产业、食品产业人才培养5个基地和产业创新、食品文化、科研成果转化、食品展览展示、食品检验测试5个中心,努力打造3000亿级食品全产业链和5000亿级绿色食品产业生态。漯河有望建成全国一流、在世界有一定的影响力的现代化食品名城。